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>正文

国六b新政策公布,消费者下半年购车需理性_播资讯

来源:哔哩哔哩    时间:2023-05-10 17:11:01

根据生态环境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商务部、海关总署、市场监管局五部门联合公告,自2023年7月1日起,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,禁止生产、进口、销售不符合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的汽车。


(资料图片)

针对部分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试验(即RDE试验)报告结果为“仅监测”等轻型汽车国六b车型,给予半年销售过渡期,允许销售至2023年12月31日。

终于尘埃落定

此前,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曾召开会议商讨延长国b销售过渡期的建议,如今有关部门的表态让众多车企终于松了一口气。

车企松了一口气,可有相当部分的消费者却有些不明所以。RDE试验是什么意思?

延期至12月31日,对消费者买车有什么影响呢?

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,国六b排放标准的实施时间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确定好的,所以有些车企销售出去的车辆也都打着国六b的旗号,但实际情况却是这些车型并没有完全达标,而是介于国六a和国六b之间的“不完全国六b”。主要的体现是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试验(即RDE试验),之前的要求是2023年7月1日前仅检测并报告结果,换句话说,只要有这个试验就行。因为实测场景较实验室相对复杂,RDE测试对零部件厂商和主机厂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因此有些车企的RDE测试结果并不需要达到国家标准。但是2023年7月1日之后,就必须切实达到国六b排放的极限标准要求才行。

这也就造成了上半年车企疯狂降价的主要原因。

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透露,今年2月份,国六b非RDE车型还有200万辆左右的库存未得到消化,但随着车企大力去库存,截至目前,国六b非RDE车型库存已不足100万辆。如今有关部门又延长了半年的缓冲期,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,有了更多的腾挪的空间和时间。从宏观角度来看,这样做也有利于市场的平稳过渡,像上半年出现的恐慌式降价的场面不会再出现了,库存促销也将会变得更加有序可控。

消费者要理性

尽管这场关于国六b的这场风波已经尘埃落定,但是在整个行业方面来看,仍有大几十万的国六b非RDE车型库存压力。因此,下半年的降价促销仍然会出现。对于有购买需求的消费者来说,下半年买车是一个好机会。

在3月降价闹得最凶的那段时间,笔者曾经和多位消费者聊过,他们均表示现在价格不稳,依然期待车企还会有更优惠的降价政策,以致至今还在持币观望。

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在3月份的月度形势分析会表示,3月份全国多地4S店到店客流量大幅增加,实际成交量却显著下降,消费者出现了持币待购的情况,观望情绪浓厚。主要原因是终端价格波动较大,有51%的经销商认为订单及成交率下降,80.5%的经销商认为价格下降,有49.5%的经销商认为库存量在增长。

也就是说3月看似疯狂的补贴降价的效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的。

在消费者的体验来看,价格从来都不是促进销量的决定性因素。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首先是车企在执行过程中,把原本让利的行为变成了一场套路大战,各种文字游戏和噱头频出,严重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,搞得大家怨声载道,此外再加上受“买涨不买跌”的消费心理影响,总是期待会有更优惠的政策出来,还有隔壁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之间的此消彼长,多重因素造成了车市史无前例的大降价竟然收获了一个惨淡的结果——没卖出去车型不说,还惹得一身骚。

这样的结局属实让人大跌眼镜。

不过,这也给车企在下半年的促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。

首先就是要真诚待人。我们以一战成名的雪铁龙C6为例,直降9万的C6共创版车型只有300辆,对于如此惊天动地的补贴活动而言,这样的量级有些微不足道。引流的意味就更加浓厚了。何况还附加了很多的条件,譬如额外支付押金,三个月内不把车迁到外地,还有要有武汉3个月社保等等,如果条件不达标,就需要按照官方指导价购车。

二是,促销不一定非要在价格上做文章。还可以在服务上多下功夫,比如售后的保养保险、车友活动等消费者关怀等方面,这些可以提升消费者体验和身份认同感的细节操作都是十分有益的。

价格战不是不能打,而是一定要有策略,降幅过大只会招致怀疑,事出反常必有妖,一是会让消费者产生不信任感,二是我们在前文提到的观望心理。总之最后的结果人财两空。

从消费者层面来看,下半年购车需要理性,要考虑到实际的用车情况。比如后续的油耗、保养、维修问题,不能因为某些小众品牌太过便宜就入手,结果后续成本居高不下,这就会得不偿失。

百姓评车

在市场经济运行的逻辑中,消费者需要保持理性、不盲目,企业则需要保持克制、不过分,双方需要维持一种平衡,才能推动市场良性发展。

消费者过于追求价格,车企过分割韭菜,都是行不通的。

X 关闭

推荐内容

这是标题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3 今日养生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3005074号-40   联系邮箱:5 85 59 73 @qq.com